目标明确 管理规范 持久开展各项活动
工作室建设按照“有规模、设施全、起点高、规范化”的要求,保证必要的硬件投入和经费保障,工作室办公面积700 m2,配备有必要的学习用具,如图书、投影仪、电脑等;组建了实训车间,配备有教学必须的各种设备等,为工作室开展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作室准确定位了自身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把人才培养、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作为重点工作,发挥技术拔尖人才的引领作用,力争把工作室建设成为职工技术创新的“主阵地”,学习技能的“加油站”,快速成才的“孵化器”,为平煤四矿的原煤生产发挥应有作用。
工作室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坚持1 周1 次交流活动,1 月1 次技术讲座活动,1 季度有1 项技术攻关项目,1 年有1 期培训班,无论生产任务多紧张,技术活动不可间断,以推动工作室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开展技术交流 共享技术信息
每周三下午是工作室技术学习交流的时间,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要带着问题交流,带着思考交流。交流学习内容包括:本矿1 周以来综采工作面出现的机电故障、现场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对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探讨;新设备在即将投入使用前对工作原理的超前学习,以及有关综采电气方面的新技术等。交流形式比较灵活,或轮流发言,再由主持人总结,或专题讲解,或专题研习、集中会诊等形式。
通过技术交流,工作室成员不仅能及时了解本矿综采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更能超前了解集团内部甚至行业综采电气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了技术信息共享,为开展工作储备了知识。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进行了800 余次技术交流、技术讲座,累计培训职工达1 万余人,记录了80 多万字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内容。工作室编写了《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应用手册》《综采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等培训教材,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型号、故障表现、故障产生的原因判断、处理所采取的方法等进行收集整理,为职工快速掌握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工作室编辑的《综采机电设备故障分析处理流程图》,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及职工作业规范标准,大幅提高了职工安全素质以及专业技术素质。
探索培训新模式 快速培养高技能人才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更快、更多地培养企业急需的智能化人才,工作室建立实训基地培训模式:在工作室下面设立实训基地,将采掘一线的机电工和新分来的一线大学生组织起来,每期培训10 人,培训时间为6 个月。利用实训基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实践机会多的优势,从工作室中选拔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智能化人才作为授课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自编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组织学员参与智能化设备故障的分析、判断、处理。采取互动式教学,推行技术疑难问题集中会诊制度,学员和老师一起交流学习体会,相互查找不足和差距。经过实训基地培训,学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快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在采煤技术业务上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已有9 期学员从实训基地毕业,第10 期正在培训。截至目前,共计脱产培训智能化实用型技术人才90 人,培训毕业的学员回到原单位均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经培训,工作室成员获集团公司技术状元6 人,首席技师4 人,技术大拿7 人,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 人,市劳动模范2 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6 人,集团公司首届“集团工匠”1 人。
攻克安全生产技术难点和重点
针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工作室加大对成员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成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活动。程宏图和工作室大部分核心成员每年都有革新成果。
“综采机电设备故障分析处理流程图”创新成果将综采机电故障分析与处理作为一门系统工程科学来研究,大幅缩短了井下处理机电事故的时间,项目成果获河南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优秀奖;“非机载电牵引采煤机防电磁干扰”“薄煤层大采长设备优选配套”“综采机电设备检修预警系统”项目分别解决了采煤机在停机状态下因电磁干扰仍会继续牵引这一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薄煤层工作面过上下机头困难、设备列车拉移困难、采煤机拾煤效果差,设备检修重检、漏检等实际难题,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综采馈电开关兼容性研究与实施”技术成果解决了不同厂家馈电开关共同使用时,由于漏电检测部分不兼容,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引起保护误动作的问题。平煤四矿使用的变频开关,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烧坏驱动板,甚至1 个月烧坏4 块,每块驱动板4.7 万元,造成成本浪费,并影响正常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程宏图带领工作室成员经过井下3 个班的顶班,找到造成驱动板损坏的原因是厂家设计不合理,工作室对变频开关驱动板进行改进,杜绝了驱动板烧坏事故。工作室把驱动板改进方案反馈给变频开关厂家,厂家按照工作室改进方案对后续生产的开关进行了改造,后期应用效果显著。
工作室撰写的《分析判断综采电机和电缆漏电故障》《如何处理综采电气故障》《ABD8 电机综合保护器在BQD1 系列磁力启动器的应用》等10 余篇科技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摩擦焊接双金属硬岩截齿”“带有过渡圆的摩擦焊三棱钻杆”“一种煤矿用自动化液压钻机”等国家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也广泛应用在矿井实际生产中。
厚积薄发 解决智能化技术应用难题
智能化建设是矿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2017 年,程宏图在河北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观摩会时,被深深震撼:“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先进的采煤设备,还有这么巧妙的工艺设计,还有这么精湛的技能。”回到平煤四矿,程宏图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引进变频一体机,设备列车减少了1 台变频开关,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变频干扰,出煤效率得以提高;为解决新布置的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大、设备压降大和1 140 V采煤设备效率低的问题,工作室引进3 300 V采煤设备,实现了己15-31040工作面3 300 V供电,设备列车全部外置机巷片盘,1 700 m远距离安全可靠供电、供液,采煤机800 mm截深。此外,引进了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均为平煤四矿的首次。
2019 年7 月,河南省首套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平煤四矿应用,由工作室整体负责,2 年的智能化知识、技术人员储备有了用武之地。由工作室成员成立了智能化小组,小组成员加班加点,用45 天的时间,实现了设备井上调试成功。2019 年9月10 日,集团公司首个低综采、薄煤层智能化设备成功完成地面调试,并迎接了河南省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现场观摩会,对智能化建设工作进行经验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煤矿综采工作面“少人则安”的安全理念,为此,程宏图带领工作室成员编写了《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应用手册》,用于职工培训。
2022 年,平煤四矿规划建设1 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4 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套智能化设备作为平煤四矿首次引进的国产智能化设备,程宏图带领工作室成员负责该套设备的论证、安装、调试、培训工作。2022 年初,程宏图带队到郑煤机集团对该智能化设备进行联合调试。回到平煤四矿后,他带领薛超、田如意、鲁永涛等8 名智能化小组成员,克服距离远、采高低、地温热等困难,每天基本在井下工作12 h 以上,历时33 天,最终成功安装郑煤机全套智能化设备。由于受疫情防控原因,设备厂商无法到达现场,程宏图带领智能化小组成员通过学习说明书,与厂家电话沟通,自行完成了调试工作,并结合平煤四矿生产实际,对线路设计进行了合理地优化改造。
平煤四矿己15-23170 工作面是薄煤层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平均煤厚1.37 m,使用的电液控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时间为15 s/架,也就是说当采煤机速度为4 m/s 时,液压支架跟机可以跟上,加上液压支架跟机丢架保护,采煤机速度超过5.8 m/s 时就会出现丢架现象。为解决这种制约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高产高效“卡脖子”的问题,程宏图带领工作室成员创新叠加动作时间的方式,在抬底千斤顶动作时同时降架,使支架跟机过程中每架动作时间降到10 s,实现了采煤机运行速度提升到8.5 m/s时,仍不丢架。
采煤机运行速度提升后,出现煤量过大,运输跟不上的现象。程宏图带领工作室成员创新设计了支架跟机不推移刮板输送机,割三角煤时再推移刮板输送机的方案,均衡了煤流负荷,保障了工作面高产高效。
目前,平煤四矿己15-23170 工作面单班最高割9 刀煤,月产最高12.8 万t,实现了薄煤层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高产高效生产。
为让矿工们更好地使用好智能化设备,程宏图利用工作室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仿真集控中心和机电设备故障处理系统,分批次对职工进行培训,效果显著。此外,他还把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现场,手把手对矿工进行实操培训,教矿工们设备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程宏图带领智能化小组在技术创新上做到了“三个实现”,实现了3 000 m远距离供电供液,实现了变频一体机首次在智能化工作面应用,实现了转载机、刮板输送机智能喷雾。
“智能化矿山建设势在必行,需要煤矿人投入智慧、心血和时间去完成。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追梦同行人,与我一起共同为了梦想而努力。”程宏图满怀希望地说道。
责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