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山东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专访山东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刘健

2023-10-07 16:51:59  来源:智能矿山杂志  作者:--
339
分享至
  • 微信
  • 微博
  • QQ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能源集团)权属煤矿分布区域广,开采条件差异大。既有陕西、内蒙古、新疆及澳大利亚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千万吨矿井,也有山东省内赋存条件复杂的千米深井;既有中厚及大采高综采、超大采高综放开采,也有薄煤层综采。山东能源集团立足实际,树牢“少人则安、高效可靠、实用实效”理念,以构建规划标准引领、科学分类建设、定期考核评价3 项机制为先导,以筑牢平台、技术、装备、人才四大支撑为核心,持续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提档升级。为深入探究山东能源集团在多种开采条件下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思路、方案和先进经验,《智能矿山》编辑部专访了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健。

智能矿山》:2020 年9 月,山东能源集团承办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后,智能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与重要成果?

刘健:山东能源集团在“十三五”期间投入200多亿元实施智能化建设的基础上,2021 年以来已投入100 多亿元,推进集团范围内所有煤矿智能化建设全覆盖,建成了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矿井。鲍店煤矿、转龙湾煤矿等9 处煤矿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目前均全部完成建设并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2022 年建成15 处符合国家示范标准的智能化煤矿,2023 年规划的10处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集团现有85 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5 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智能开采产量占比超过80%,冲击地压矿井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开采。

山东能源集团通过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多项重要进展与成果:

(1) 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新建正规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开采效率提升50%以上。建成转龙湾煤矿中厚煤层年产千万吨420 m智能化超长工作面,采煤机自动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达99%以上,最高日推进23 m、日产3.5 万t,工作面内2 人即可保证正常生产。

(2) 固定岗位实现少人无人

应用各类机器人72 台(套),主力矿井主通风、排水、压风和供配电实现无人值守;自主研发的辅运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人、机、物、系统实时互联互通;建成123 个单轨吊和32 个胶轮车运输采区,减少岗位1 489 个。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以来,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1.2 万人。

(3) 信息化建设实现新提升

建成集团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业务协同管控;建立集团数据标准体系,打造出统一的数据底座;合作研发高可靠性矿用5G专网系统,实现了内外部20 处矿井规模化应用,形成26 个应用场景,9 处煤矿实现掘进机远程监控和记忆截割。其中,鲍店煤矿智能掘进系统截割期间掘进工作面实现无人化目标。

(4) 安全保障实现新提升

应用综合信息化平台管控安全风险、推进隐患闭环管理,把智能化作为遏制事故的治本之策。以9 处首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为试点,使用健康一体机定期体检,利用AI 健康检测装置班前评估,佩戴智能手表实时跟踪健康状态,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全时段、全过程守护职工生命健康。

智能矿山》:山东能源集团在智能化矿山建设方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刘健:立足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现状与需求,构建煤炭板块智能化综合协同管理系统,形成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同等级的智能化煤矿技术与标准体系,全面开展智能化煤矿建设,实现“1354”总体目标,即统一的智能化煤矿总体技术架构;基于“云、边、端”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集团、二级公司、煤矿三级协同管控模式;大力开展采掘系统“智能少人化”、辅助运输系统“连续高效化”、机电装备控制“远程地面化”、灾害预警系统“动态实时化”、煤炭洗选系统“集约智能化”五化升级改造;着力建成“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山,建成一批“155”“277”“388”煤矿(单班下井人数分别不超过100、200、300 人,综采和综掘工作面分别不超过5、7、8 人),实现减人增安提效目标,打造煤矿智能化标杆示范企业。

集团权属矿井全部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2025年前,全部I 类矿井(引领型)、II 类矿井(示范型)、III 类矿井(标准型) 均要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或符合国家级智能化示范标准的煤矿。IV-V类矿井要“一矿一策”开展信息、安全等关键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image.png

智能矿山》:山东能源集团在智能化煤矿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举措?

刘健: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筑牢智能化建设“四大支撑”。

(1) 深化产学研用

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院士团队合作,实施关键技术、装备及材料协同研发应用。与国内知名科技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训练、机器视觉、图网络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数字化升级实现煤矿生产要素全数字化联通;建设5G+智慧矿业联合实验室,开展煤矿5G+应用场景应用研究;建设智能开采试验中心,研究试验智能采掘前沿控制技术。

(2) 攻克关键技术

实施惯导定位、智能综放、复杂地质条件智能开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投入研发资金95 亿元,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研发课题23 项。研发应用基于采煤机定位的国产惯导系统,实现了综采工作面自动找直技术常态化运行;研发应用纵轴掘进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纵向截割工艺实现了掘进无人、多循环、一次成型全自动记忆截割。

(3) 升级系统装备

坚持“重装备、高可靠、少人化”建设方向,累计投入200 多亿元对采掘、机电、运输、通防、洗选等系统实施装备改造升级。7 m超大采高放顶煤液压支架成功在金鸡滩煤矿应用,达到年产2 000万t 水平;研制承压50 000 kN液压支架整机试验台,完成了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压架试验。

(4) 夯实人才根基

采取“精准培训+实操演练”“内部现场交流+外部培训对标”等方式,对智能化管理技术人员、实操人员进行菜单式培训,提升智能化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班子成员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者,是专业发展方向的领航者,也是智能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集团全部矿井安全生产班子成员进行技术比武,提升管理层的业务能力,提高矿井管理者对智能化工作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从源头推进智能化建设持续深化,夯实企业长治久安的根基。

image.png


智能矿山》: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有哪些?下一步,山东能源集团对智能化煤矿建设有什么打算?主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健:山东能源集团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矿井基础条件、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综合素质等影响,距离全面建成“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化落地,很多技术瓶颈需要努力攻克,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1) 装备配套和可靠性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高可靠性的配套装备是智能化生产的基础,是保证工作面自动化功能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有些矿井系统配套不合理,先进设备优势不能完全发挥;有些矿井设备完好率低,故障率高,影响了智能化常态运行效果。

(2) 智能化建设急需的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还不够成熟,如与智能开采密切相关的工作面自动找直、透明地质、煤岩识别技术,基于不同条件的快速掘进、支护平行作业与后配套的智能掘进技术,基于井下复杂的通风网络、动态变化的巷道参数的智能通风技术等。

image.png

(3) 熟悉现场生产实际和智能化技术的复合人才短缺,人员素质技能与智能化需求尚不匹配。另外,各单位智能化专班配置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智能化建设效果。

下一步,山东能源集团将进一步加强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推进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同时持续做好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工作。

(1)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

借助集团智能开采工程中心平台,利用智能开采试验中心良好的基础条件,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装备厂商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智能开采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推动开展盘古大模型矿山场景应用推广、MEMS惯导试点验证等工作,不断提升智能化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

(2) 有效提升管理技术人员业务技能

加大智能化技术培训,对管理技术人员分层次、分批次开展智能化培训,提升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组织各专业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开展现场交流,总结推广智能化工作新模式、新成效,提高集团智能化建设整体水平。

(3) 继续做好常态化运行推进和考核工作

智能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现场使用,集团智能化建设伊始就牢固树立“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在设备系统上片面追求高大上,不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坚决避免“设备上了只是作展示,系统建了只能当盆景”的现象。注重实效,充分利用后评价制度,继续加强常态化写实评价与考核,提升已建成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效果。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山东能源集团将继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蹄疾步稳、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推进煤炭行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李金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701室,《智能矿山》编辑部

电话:010-87986440/41/38,87986435-7102/7103

邮箱:znks2020@126.com

邮编:100013

 

©2017-2024 智能矿山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6979号-20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