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前沿

预告 | 【煤炭学报大讲堂第14期】“新锐科学家”成果分享会(三):岩层移动与控制

2022-04-20 14:17:18  来源:煤炭学报  作者:--
69
分享至
  • 微信
  • 微博
  • QQ

  【煤炭学报大讲堂】第14期|“新锐科学家”成果分享会(三)拟定于2022年4月23日上午举行,本次分享会将围绕“岩层移动与控制”,邀请陈绍杰教授、罗生虎副教授、鞠金峰副研究员、白锦文副研究员与大家分享相关成果,敬请期待!

图片 1.png

一、线上观看地址

  手机端观看方式:微信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可直接观看直播

  电脑端观看方式:https://k.cnki.net/CInfo/Index/18103

二、主讲人简介

图片 2.png

  陈绍杰,男,1978年2月出生,河北定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全国煤炭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2项。出版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2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14项。

  研究方向:矿山岩石力学,开采沉陷控制与空区治理,生态矿山

  主要成果:研制了系列矿山岩石力学实验装备,进行了煤系地层岩石、充填体系列精细试验,发现了充填膏体蠕变宏观硬化现象,揭示了其物性、力学机制;创新建立了条带煤柱理论长期强度预测方法,构建了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监测方法;创建了基于采动应力场转移的覆岩形变模型,研究了覆岩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塌陷机理及综合减沉技术;进行了采煤塌陷地大型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及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

图片 3.png

  罗生虎,1983年11月生,新疆哈密人,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兰州大学力学系,主要从事基础力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和采动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授权实用新型6项、软著3项,荣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和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等奖项。

图片 4.png

  鞠金峰,男,1986年6月生,江苏如皋人,中国矿业大学副研究员、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山西省“千人智库”技能专家、《煤炭科学技术》青年编委、“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项目3项,负责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2部。

  研究方向:岩层移动与绿色开采、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

  主要成果:致力于岩层移动与压架防控、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掌握了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开采、厚及特厚煤层开采等条件下的关键层结构特征及其失稳致灾机制,提出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的主通道分布模型,揭示了水-气-岩相互作用下覆岩导水裂隙的自修复机理,形成了人工调节地下水气理化环境促进裂隙自修复的采动含水层生态恢复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神东、大同、彬长、敏东等矿区,解决了浅埋煤层开采矿压控制、生态脆弱矿区地下水保护等难题,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 5.png

  白锦文,男,1990年6月生,山西柳林人,中共党员,现任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煤炭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和《中国科学基金》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排名前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山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励。

  研究方向:难采煤炭资源开采岩层控制

  主要成果:发现了遗留煤柱群的最弱失稳致灾模式,界定了关键柱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关键柱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关键柱判别的技术方法,研发了基于Python语言的关键柱智能判别软件;掌握了关键柱局部失稳过程中邻近煤柱群的载荷响应规律,揭示了覆岩静态载荷与上行扰动载荷作用下关键柱局部失稳诱发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机理,形成了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研发了开发了关键柱柱旁充填防控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技术方法,为保障采(老)空区遗留煤柱群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701室,《智能矿山》编辑部

电话:010-87986440/41/38,87986435-7102/7103

邮箱:znks2020@126.com

邮编:100013

 

©2017-2024 智能矿山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6979号-20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