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我国“快速掘进”研究热点与知识图谱特征

2022-01-14 14:28:29  来源:智能矿山杂志  作者:许金
25
分享至
  • 微信
  • 微博
  • QQ

  1.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

  

  本文的文献检索依据为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数据库)。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条件设置为“检索条件:((主题=快速掘进)OR(主题=掘进智能化)OR(主题=智能掘进)(精确匹配));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0年,进行系统检索后发现刊载学术论文为383篇。剔除正文补白、学报简介等无关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373篇。数据采集日期为2021年3月4日。

  

  2.结果分析

  

  2.1载文计量特征

  

  根据国内文献发文量,可以将“快速掘进”相关文献发文特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00—2008年)内,发文量由4篇增长到28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7—2008年上升速度最快,发文量从11篇增长到28篇;第2阶段(2009—2019年)内,年发文量趋于稳定,平均年发文量约20篇;第3阶段(2020年)内,发文量快速上升,达到34篇,预计未来仍将呈上升趋势(图1)。

  

  图1 2000—2020年国内“快速掘进”主题发文量分布特征

  

  表1 2000—2020年国内“快速掘进”主题论文整体计量特征

  

  从整体计量特征看(表1),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373篇论文中,基金论文数量为130篇,占比为34.9%;2008—2020年文献总被引5102次,篇均被引次13.68次;从学术研究的参与者看,发表“掘进”研究方向论文的作者达到496人,参与研究机构365个,显示出研究的专业性与综合性。

  

  2.2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对国内作者发表的“快速掘进”方向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得到国内作者合作网络(N=496,E=524,D=0.0043)(图2)。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快速掘进”方向文献作者合作网络作者由1个主要合作群和一系列作者对或独立作者构成,主要合作群体量相对较大,该合作群主要作者包括曹现刚、王国法、刘鹏等。在所有作者中,杨仁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发文量位列第一(8篇),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还有曹现刚(西安科技大学,4篇)、袁文华(安徽理工大学,4篇)与张旭辉(西安科技大学,4篇)等。

  

  图2 2000—2020年国内主要作者合作网络结构

  

  对我国相关机构发表的“快速掘进”方向文献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得到机构合作网络(N=365,E=302,D=0.0045)(图3)。通过分析发现,发文量较大(大于7篇)的机构共6个,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17篇)、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15篇)、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13篇)、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8篇)、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8篇)与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7篇)等。从总体来看,机构合作较为集中,煤炭行业相关院校和与煤炭资源开发相关的机构发文较多。

  

  图3 2000—2020年主要子机构合作网络结构

  

  2.3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从2008—2020年国内发表文献关键词看,我国“快速掘进”研究主要围绕6个关键词展开(图4),除166篇标注“快速掘进”为关键词的文献外,其他主要关键词分别为“岩巷”(22篇)、“巷道掘进”(16篇)、“大断面”(15篇)、“中深孔爆破”(14篇)和“掘进”(12篇)等,此外,“智能化”“岩巷掘进”“光面爆破”“煤巷”“机械化”“掘锚机”“爆破”等关键词出现频率也相对较高,从关键词整体分布结构来看,研究围绕的关键词多,范围较广。我国“快速掘进”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重要方向:

  

  图4中国“快速掘进”研究热点与知识网络

  

  1)对不同构成要素的整合,即快速掘进”、“智慧掘进”的实现需要依托一个具有体系性属性的知识网络,即多技术协同所构成的体系方能实现巷道智能、快速掘进。研究表明,实现巷道智能、快速掘进的有效途径包括装备成套化、作业流程自动化、控制方式智能化[6],关键词共现网络所体现的统合性特点是实现智能、快速掘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关键词整体分布来看,围绕“快速掘进”、“智慧掘进”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多,反映“快速掘进”、“智慧掘进”对多学科交叉和复杂技术体系化的需求,因此,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可知,“快速掘进”“智慧掘进”对复杂多元技术具有体系性要求,即通过统合装备、作业方式、信息、控制等不同技术要求,才能达到推动“快速掘进”、“智慧掘进”科学发展和取得更多应用的目的。

  

  2)对数值模拟、三维地质模型等研究方法以及智能控制、一体化技术、参数优化等技术的需求。

  

  3)重视实例研究,如山特维克公司、中国神华等关键词的出现,反映了“快速掘进”、“智慧掘进”头部企业机构的带动与示范作用。

  

  2.4高影响力文献特征

  

  选取2008—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引用数大于30次)进行高影响力文献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数为38篇,其中排名前10的高共被引文献见表2。在前10位高被引论文中,与掘进设备及技术相关的有8篇,能够反映快速掘进领域前沿方向。前10篇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于2018年之前,仅有2篇发表于2019年,反映快速掘进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多数还未达到引用峰值。

  

  表2 2000—2020年国内“快速掘进”高共被引文献

  

  3.讨论与分析

  

  3.1载文知识网络特点

  

  从“快速掘进”方向发表文章的研究热点及知识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来看,国内发文形成一个紧密围绕“快速掘进”的知识网络(图5)。基于LogLikelihoodRatio(LLR)算法对国内“掘进”文献进行聚类分析(表3),结果显示,聚类标签分别为“快速掘进”(2011年)、“岩巷”(2011年)、“大断面”(2008年)、“掘进”(2008年)、“掘进工作面”(2007年)和“巷道掘进”(2009年)。

  

  图5中国“快速掘进”研究文献聚类特征

  

  表3基于LLR算法的“掘进”文献聚类及标签(2000—2020年)

  

  对国内“掘进”研究文献的空间聚类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快速掘进”是聚类容量最大的聚类标签,并且主要应用于岩巷、中深孔爆破、水力挤出、施工组织等方面,同时注重“四位一体”,相关关键词有“煤与瓦斯突出”“大断面岩巷”“防突措施”等。排名第2的聚类标签是“岩巷”,与爆破、工业性试验、设计软件、科学开采等领域有关,注重安全高效,同时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关键词有“钻爆法”“数值模拟”“机械化”等。排名第3的聚类标签是“大断面”,与爆破、岩巷、隧道等方面有关,关注到“四位一体”与安全快速的理念,相关关键词有“光面爆破”“岩巷掘进”“爆破参数”等。排名第4的聚类标签是“掘进”,注重安全高效,典型地点包括察汗乌苏水电站,相关关键词包括“隧道”“冲击地压”“爆破”等。排名第5的聚类标签是“掘进工作面”,运用了掘进机、压力自动记录仪等,追求安全快速与可靠性,相关关键词包括“临时支护”“掘进机”“机理”等。排名第六的聚类标签是“巷道掘进”,与比塞洛斯、中国神华、山特维克公司有关,应用到了力学模型,注重“四位一体”,相关关键词包括“掘锚机”“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神东矿区”等。6个聚类之间联系紧密,这是由于“快速掘进”研究方向不仅包含掘进技术及机械,还与爆破、安全支护等密切相关。

  

  3.2知识网络时空演化特征

  

  “快速掘进”研究领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行业应用特性。该领域研究人员多为煤炭行业相关院校、研究院及相关企业机构。

  

  “快速掘进”方向发表文献既受到行业特性的限制,也体现了科研的前沿性、行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要求。对“快速掘进”发表文章的聚类时间发展进行分析,6个聚类中,快速掘进(聚类#0)、岩巷(聚类#1)、大断面(聚类#2)与掘进(聚类#3)均于2000年出现,分别以煤与瓦斯突出、综掘巷道、施工组织等、机械化、大断面岩巷、设计软件等、配套方案、岩巷掘进、运输巷等与配套、机械、隧道等为关键词进行研究。2001年,掘进工作面(聚类#4)出现,主要关键词包括安全快速、施工方法、分层开采等。2003年,巷道掘进(聚类#5)出现,主要关键词包括12bm15型掘锚机、巷道掘进、支护等。从整体来看,国内“掘进”研究开始时间较早,未来掘进技术与设备及数字化、智能化与相关技术的结合研究仍将是一大热点。2000—2020年,我国“快速掘进”研究领域的突发热点关键词主要是大断面(2013—2015年)与数值模拟(2015年至今)。

  

  4.结论

  

  1)“快速掘进”是具有煤矿行业特色的研究方向,2008—2020年论文发表特征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波动上升期,稳定期和快速上升期。

  

  2)“快速掘进”方向相关论文主要贡献机构集中在与煤炭行业密切相关院校、研究院及煤炭企业,这表明“快速掘进”的研究受到煤炭行业相关院校及行业前沿的共同推动。

  

  3)“快速掘进”方向文章知识网络总体离散程度低,论文关键词热点集中于岩巷、大断面、掘进、掘进工作面和巷道掘进等范围,研究方向较为集中,领域性强。4)2008—2020年的“快速掘进”方向论文共出现两个突发性关键词分别是大断面和数值模拟,领域文献受到了科研前沿、行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共同影响。


阅读原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701室,《智能矿山》编辑部

电话:(010)87986440,87986439,87986438

邮箱:znks2020@126.com

邮编:100013

 

©2017-2023 智能矿山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6979号-20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